ꆀ​ꃅ​ꆈ​ꌠ​ꉙ​ꇁ​ꑵ​ꃚ ꂱ​ꆹ​ꊨ​ꌠ​:​ꉼ​ꉹ 涼​山​彝​族​音​樂 第​一​輯​:​口​弦 Nuosu Music from Liangshan Vol. 1: Mouth Harp 限量版彩膠+CD

❖ 大理石堇紫色彩膠LP+CD
❖ 限量生產
❖ 6片版封面,黑色墨水印刷在厚牛皮紙上
❖ 附追加3首曲目的CD
❖ 附彝文、中文和英文詳細介紹的小冊子
❖ 附obi、明信片ㄧ套
WV Sorcerer Productions
建議售價
NT$1299
商品編號: WV 07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在康藏高原的東南邊緣,金沙江的北岸,屹立著巍峨的大小涼山,阿普篤慕的子孫就在這里生根發芽,生生不息延續了幾千年,創造了璀璨奪目的文化藝術,彜族口弦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

口弦,又名“口簧琴”,彜語叫“ꉸꉷ”或者“ꇇꈻ”,是公認的新石器時代的樂器。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老阿媽生了兩個聰明伶俐、勤勞能幹的姑娘。但不幸的是兩個姑娘都先後病逝了。老阿媽日夜思念女兒,就削了一厚一薄的兩塊竹片,在竹片上刻出了舌頭和腦袋。想念女兒時,她便把兩片竹片含在嘴里,用手指輕輕動‘女兒的腦袋’,兩姐妹就唱起歌來,講起話來,安慰她不要難過和悲傷。老阿媽做的這種竹片後來發展成吹奏的口弦。”這是關於涼山彜族口弦來源的傳說之一。另外在彜族古籍《ꈬꉻ》(又名《公史傳》)中,在講述古彜先民從滇東北往大小涼山遷徙途中時,有這樣的記載:“ꐰꇑꐧꑭꆹꄡꑐ ,ꉼꉹꇇꁉꆹꄡꋌ”,可直譯為“腰間莫要插笛子,手中莫要拿口弦”。這充分說明了彜族先民在遷往涼山之前就已經有了口弦。根據一些家譜和資料,涼山的先祖迪石石沃利哈古侯部和黑測測沃阿嘎邱涅部從滇東北遷徙來到大小涼山已有至少2000年的歷史。

涼山彜族口弦的材質主要有竹子和黃銅兩種。竹制的一般是長15厘米左右,寬1厘米左右,形狀像彜族雙耳葉形腰刀;銅制的長10厘米左右,寬1厘米左右,形狀像樹葉一樣。傳統的口弦主要有1片到5片,其中,一片和兩片的聲音比較低沈渾厚,適合表現氣勢磅礴的山脈河流。一片的口弦有一個基音,其余都是泛音。兩片的口弦分兩種,第一種是“ꂷꁻ”,兩個基音為do re;第二種音色通透明亮。三片的口弦是最受歡迎的,第一種叫“ꑟꏃ”,基音為re la do,全涼山都流行;第二種叫“ꌙꑠ”,基音為la mi sol,流行於布拖等阿都地區;第三種的基音為sol la do,流行於美姑等地區。四片的口弦語稱“ꁯꎑ”,基音為sol re la do,流行於全涼山。五片的口弦基音為sol re fa la do,流行於布拖、金陽等地區。在演奏彜族口弦時,演奏者會左手執簧片尾部,將排成扇形的簧片頭部放在微張的嘴唇間,右手指拔簧。利用口腔的共鳴,唇、舌、口型的變動發聲,除基本音外,還能發出一系列泛音,技藝高超的演奏者還可以奏出如風雨交加或者波濤洶湧般的音色。

在涼山彜區,口弦被稱為“會說話的樂器”,所以口弦音樂跟涼山彜區的方言也息息相關。在涼山布拖等阿都方言區,口弦音樂群眾基礎最深厚,樂手最多,是口弦音樂最豐富的地區,當地口弦音樂的調式跟阿都的民歌等差不多。而在美姑等地區的依諾方言區,口弦音樂則跟依諾方言和民歌的調式相似。口弦音樂的主體部分是音樂的陳述樂句或段落,有時很長,有時很短,一氣呵成,中間幾乎沒有間歇。連接部分(也可以是引子或者尾聲)主要由基音的固定音型構成,接在每個陳述部分之後,亦即兩個陳述段之間。這個模式幾乎是口弦曲的結構定式。此外,還有一些模擬民歌的口弦音樂。

彜族口弦具有較強的社會功能。彜族的“爾比爾吉”即諺語中經常說“ꐪꇑꀿꇴꋌ,ꉼꉹꃀꈬꋌ,ꁁꁻꃺꉂꋌ”,可直譯為“笛子頂思父,口弦頂念母,月琴頂想兄”。 涼山彜族口弦具有語義性,所以彜族口弦手說,“ꉈꃀꑟꉪꆏꑟꂢ”,意思是心里有什麽話就吹什麽。涼山彜語聲調平直、穩定的特征,使人們在口弦上進行音樂處理時極易獲得準確的樂音位置。此外,還有語義性向非語義性過渡的口弦音樂和非語義性口弦音樂。所以口弦音樂不僅優美動聽,也可講述故事、表達感情等,群眾都非常喜愛。

彜族口弦的制作不僅對制作材質有特殊要求,對制作技術也有較高的要求。此外,包裝口弦的套筒一般用竹筒制作,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有彩繪。彜族女孩以彩線相系懸掛胸前,也是一件制作精美、富有民族特色的飾物。

而今,這樣一種能夠發出如此美妙的人類初音的樂器,在彜家山寨里,會彈奏的人越來越少,會制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在涼山四處遊走尋訪民間藝人時,收集到了不少傳統音樂。從中,我悉心精選了一些來自涼山各方言地區的口弦音樂,整理成了一張系列合集,呈現於此。你不妨和我一起傾聽那些埋在心靈深處的語言,傾聽那些享受過特殊孤獨的族群聲音,傾聽那些熟悉而又越來越遠的旋律。讓我們一起去尋拾那些現代文明的車輪滾滾碾壓下正在逐漸遺失的故事。

– ꇐꑳꒉꁬ 爾衣日布 Eryi Ribu & ꎰꌺꇜꉐ 索日格哈 Suori Geha

ꇐꑳꒉꁬ 爾衣日布 Eryi Ribu

彜族,大涼山美姑縣人,自2016年開始進行彜族地區田野錄音和紀錄片拍攝的工作。這幾年他一直待在自己家鄉記錄著那里的春夏秋冬,生老病死,目睹了正在發生的各種變遷。他拍攝的關於家鄉村莊的紀錄片現在已經進入後期制作階段,需要剪輯和資金等方面的幫助,有興趣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聯系他:微信:regeribu / IG:regeribu / 微博:惹格日布。

.

是在怎樣的一個機緣巧合認識的阿布,我已經記不得了,只知道在近六七年之間,他不斷的回到大涼山,踏遍了每一個不同的方言地區,一次次的錄音和拍攝。經過懸崖峭壁,也住過音樂人家里,在深夜生火、交談,有過大雪中超度亡靈的尼姆措畢儀式,也有婚喪嫁娶上的喝酒殺羊。作為彜族人,他熱愛自己的文化,也希望通過這些錄音,對本民族的音樂做最大程度的梳理和保護。這些錄音不是遊客式的“采風”,而是浸透著對自己家鄉最深沈的愛。

巫唱片很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和阿布(本名:ꇐꑳꒉꁬ 爾衣日布)一起,出版涼山彜族的這一系列傳統音樂,第一輯我們選擇了口弦,古老的樂器,講述著幾千年間的日出日落。

這張唱片里包含的曲目,是爾衣日布經過數年的大量工作,走訪了涼山所有的方言地區,拜訪了眾多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口弦藝人,錄音匯集而成。其中一些音樂人所生活的村莊,是外族人難以到達的。無論從藝術還是檔案匯集的角度,都是非常珍貴的。

暫時拋開這些沈重的文化背景,如果只從音樂的角度,這張專輯里的口弦演奏也會讓你眼前一亮,我只簡單說一點,彜族口弦材質分為竹子和金屬兩種,傳統的口弦從一葉到五葉簧片都有,可以同時演奏多個聲部並且有相當明顯的旋律,從音色到調式,都有了非常豐富的呈現,加上音樂人的高超技藝,其中豐富的情感和音樂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體會到。有些段落,形容為迷幻音樂也很合適。所以這不只是一份“文化遺產”類型的音樂出品,無論你是否了解彜族的歷史和文化,這張專輯會把你帶入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更多的感受,去專輯里聆聽體會吧。

– 若潭 Ruò Tán

 

LP曲目

1. ꉼꊇꀉꐡꐥ 殘缺的土墻 Cob Wall In Debris 02:29
2. ꈨꑭꅐꇁꆫꌺꈁꑓꌸ 晨曦灑在牧童臉上 Visage Of Corydon In Sunrise
3. ꋧꃅꐞꁧꌠꉠꀉꄉ 我已逝去的父親 Departed Father
4. ꐱꑴꎰꆈꌿꋦꌿꄄꄖ 在井野碩諾杉林間 In The Forest Of Jingye Shuonuo
5. ꍆꀕꈌꏑꆪ 喜鵲迎春 Magpies Greeting Spring
6. ꁡꇤꀉꆹ 古老的村莊 Ancient Villages
7. ꄔꋩꄔꈩꇁ 相約火把節 Torch Festival
8. ꍶꈅꁧꑭ 齒可波西 Chike Boxi
9. ꑾꌺꈩꃅꌒ 快樂的小羊羔 Joyful Lambkin
10. ꀉꂿ 母親 Mother
11. ꈎꆪꐚꃰꏿ 歲月匆匆 Fleeting Years
12. ꒉꇸꇉꇬꆧꌺ 月亮與井 Moon And Well
13. ꉠꃅꈋ 我的故鄉 Place Of My Origins
14. ꀊꌱꑞꃅꀱꀋꇁ 阿惹為何不回來 Why Isn’t A-Re Coming Back
15. ꈌꃅꃰꄩꈹ 雪地上的攆山狗 Hounds On Snow Field
16. ꁬꈤꐛꑿꇖ 蜂落野花 Wild Flower And The Landing Bees
17. ꎧꑵꑘꀕ 酒後碎語 Drunk Chatterer
18. ꑌꑿꄄꆈꐛ 黑綿羊 Black Sheep
19. ꀊꁮꊴꇉꊳꈩꁍ 阿布澤洛麋鹿 Elk Abu Zelo
20. ꄇꉼꋴꅪ 丹紅紮妮 Skirt Danhong Zhani
21. ꒉꇸꀈꐔ 背水姑娘 The Girl Who Carries Water On Her Back 01:34
22. ꁦꀑꒉꐑ 山澗溪流 Mountain Rivulet

CD追加曲目

23. ꂃꏂꀯꐎꐛꀐ 褪色的百褶裙 Faded Pleated Skirt (CD Bonus)
24. ꆫꃅꂿꏿꆪ 又到播種季 Sowing Season (CD Bonus)
25. ꈾꃨꀕꇁꌦꀐ 蕎花已開 The Buckwheat Has Bloomed (CD Bonus)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