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研與朋友/似曾至此 / Ken Ohtake & Friends/I Must Have Been There

大大樹
建議售價
NT$399
商品編號: TMCD35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源自吉他,但不是 「 吉他音樂」           

吉他是極為普及的樂器 ,因此 要成為出眾的吉他演奏家,特別是出身於沒有深遠吉他音樂傳統的亞洲,必定要有過人的體悟能力,才能超越他人寫定的樂史。 大竹研是有潛力寫下新樂史的吉他演奏家,因為他對吉他的想像力,超越了樂器原有的特色與傳統。

大竹研的音樂創作,雖源自於吉他,但卻不是 「 吉他音樂」,他的創作難以定類,與他吸收對話的音樂對象有密切的關係。不被風格拘束的結果,使得他的音樂,充滿影像感,聽者猶如看一部沒有對白的電影,自由想像、發揮自己故事。 首張創作專輯 I Must Have Been There (似曾至此) 正是這樣一部留白的音樂影像。

曾與大竹研合作過的樂人,都會讚嘆他做為搭檔的專注與無所不在的即時對應。大竹研生命中兩位最重要的音樂夥伴,沖繩樂人平安隆與台灣新民謠樂人林生祥,是他創作與生活靈感的泉源,因此大竹研的吉他創作是處於一種邊緣地帶、多重文化性格的「雜交」品種。他與生祥、平安隆合作的過程中,也不斷探索自己的「根」與「傳統」,但最後他發現無根就是他的根,也是讓他能游於藝的原因。

談及與平安隆、林生祥的合作經驗,面對不同於自身生命歷程的異文化時,大竹研認為不斷地相互溝通與傾聽,是靠近作品核心的唯一途徑。不論是沖繩舞蹈音樂,還是台灣客家八音、山歌,在了解對方音樂作品背後深層的文化意涵之後,不斷地嘗試探索各種演奏方式與情緒。

以豐富的想像力彈奏吉他,是他與各種不同音樂類型成功合作的祕訣之一。大竹研經常想像 自己 的吉他是各種弦樂器、打擊樂器,甚至是人聲! 在歷經不同階段的學習與合作演奏的過程之後,大竹研發現自己的音樂性格偏愛高度的互動性,一種非個人的表演形態,在與對方相互理解之後,以自由且即興的方式互動,徹底地讓彼此沈浸在音符帶來的愉悅與感動裡。

這也是他的首張創作專輯,並不突顯吉他的獨奏技巧,而邀請了來自不同文化與音樂背景的朋友合作。這些 音樂 朋友,分別是大學時代的朋友,以及近年在大大樹各種音樂場合相遇而結交的好友。他們— 鍾玉鳳、 Pekko Kappi、謝杰廷、早川徹, 帶著各自的樂器—琵琶、芬蘭古琴jouhikko、手風琴、電貝斯, 以及各自的音樂生命歷練 ,在台灣南方的美濃共聚,ㄧ起生活,一起排練、一起編曲、一起錄音。

選擇美濃,因為與林生祥多年的合作,讓大竹研覺得自在於生祥的家鄉,有如自己的家。生祥規律的生活與創作節奏,以及看待生命與音樂態度,對大竹研影響至深。大竹研在專輯小冊寫下感謝語:「感謝生命中的三位導師 ,津村龜吉( Hideaki Tsumura) 、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林生祥。」可見生祥對他的影響至深。

大竹研非常堅持, I Must Have Been There 是 一張道地的台灣製作的音樂專輯,因為所有的音樂對話與連結都在台灣發生,而這張專輯也總結了他這幾年在台灣與日本間往來的音樂與生活體驗。(鍾適芳
 

大竹研的朋友們……

早川徹 (日本)

大竹研稱之為天才型的樂人,早在大學時代便被日本許多職業樂隊網羅。兩人結識於搖滾青年時期,共同走上爵士之路,分道各自發展多年。兩年前,意外重逢,讓他們帶著各自飽滿的經歷,以音樂再聚。

謝杰廷 (台灣)

手風琴手。全才,研究劇場、現代舞,大學唸新聞,研究所唸建築與音樂學。現在柏林 進修。兩人首次合作,因為大大樹製作的「大竹研與謝杰廷的聲影即興:動‧靜」,後來繼續於「萬芳的房間劇場」合作。

鍾玉鳳 (台灣)

能寫能編,勇於以琵琶跨向不同音樂界域,已漸走向國際舞台。思路清晰,文章寫得犀利。做事乾脆,不拖泥帶水,絕對不把自己偽裝成古典美女。運動頻道迷,各國球員名字倒背如流。大竹研於 2007年的大大樹冬藏之夜的即興中,發現玉鳳能給予他音樂上新的靈感,於是兩人開始從二人組的計畫合作至今。

Pekko Keppi (芬蘭)

芬蘭民謠樂人,高中以後才從搖滾 樂 轉向民謠, 芬蘭古琴 jouhikko與嗓音是他主要的樂器 ,是芬蘭民謠界極受重視的新生代 。 熱愛 跟魔鬼有關的圖像 。與大竹研相識於美濃秋豐音樂祭。

已加入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