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夏天,林生祥到日本向平安隆和大竹研學琴,學節奏和呼吸,將美濃的山與沖繩的海,交響出生活與勞動的況味,為台灣新民謠帶來「氣候音樂」的概念,發表《種樹》專輯後,林生祥感覺「抓到成熟的尾巴」。而筆手鍾永豐這次讓蟲兒鳥兒現身;讓大樹與田坵說話,描繪當代農村裡,人們與環境的互動對話;並且試圖呈現出農民嘗試新的農業思維與實踐方向。其中以〈種樹〉獲得第18屆(2007年)金曲獎演唱類最佳作詞人獎。
2024年再版的《種樹》專輯,在音樂部分保留當年的錄音室版本,而在裝幀上做了全新設計,木刻創作者王亮重新閱讀、聆聽2006年的詞句與樂音,加以對於美濃環境運動歷程的理解,最終濃縮在五塊木刻版上,形構出總尺寸20*300公分的版畫,這是在十八年後,對於美濃故事的重新詮釋,引入兒童的視角與創造童趣的人物形象,「這也是我獻給美濃的情歌」,王亮如是道。版畫作品再經由設計師羅文岑的巧手,從紙張選擇、印刷配色到裝訂方式,完整且具體的呈現了《種樹》的農村意識與世界觀。
本張專輯,正是以「農民」為主題的一張專輯。
它描述的是1990年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尋找出路、連結其他農民,共同努力找回自己所認定的農村生命力與人性價值的故事。
音樂創作方面,《種樹》帶進了「氣候音樂」的概念,企圖用聲響表現台灣南部「熱帶海島濕熱氣候」的特色。唱腔上,有別於過去作品中的激昂音色,改採質樸的人聲表現方式,作曲則企圖寫出簡單,卻真能感動人心、繼續傳唱下去的客家新民謠。
《種樹》專輯除了原有的班底-包括主唱林生祥、筆手鍾永豐,還加入了其他國際級民謠樂人,包括沖繩音樂大師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以及日本吉它好手大竹研(Ken Othake)。這些優秀樂人歷經不同的音樂訓練,卻同樣身處東亞海島文化,也同樣在國際舞臺上備受肯定。也因此這次的跨界合作,除將帶來高度的音樂多樣性,也將展現前所未有的國際級演出水準,以及融合的東亞海島音樂文化特色。
林生祥的前作品「菊花夜行軍」中,筆手鍾永豐描繪的是九十年代泡沫經濟中回到農村重新奮鬥的青年,所面臨的購性問題;「菊花夜行軍」批判政府農業政策把農村人口擠壓進城市,對農村變遷與農村青年生命的決定性影響,同時著墨城市中打拼失意的主人翁,對其宿命、處境的悲切;展現在文學風格上,基本是「感傷主義」的色彩。相較於「菊花夜行軍」本張專輯同樣以「農村、農民處境」為主題,卻不再停留在批判結構的層次,而試圖指出農民生活實踐的出路。
本張專輯欲指出,即便加入WTO以來,台灣整體的農業處境每況愈下,卻仍有一些農民勇敢地站在命運決定的對立面,他們冷靜地與農業情勢對話、辨證;他們嘗試新的農業思維與實踐;他們對於其他尋找出路的農民具有領導或指引作用;他們不以悲情或感傷面對當下與未來;相對農業情勢,他們是主動者,而非被動者。
音樂作方面,本張專輯帶進「氣候音樂」的概念,企圖用聲響表現台灣南部「熱帶海島溼熱氣候」的特色。唱腔上,有別於過去作品中的激昂音色,改採質樸的人聲表現方式,作曲則企圖寫出簡單,卻真能感動人心、繼續傳唱下去的客家新民謠。本張專輯除了原有的班底-包括主唱林生祥、筆手鍾永豐、還加入了其他國際級民謠樂人,包括沖繩音樂大師平安隆(Takashi Hirayasu),以及日本及他好手大竹研(Ken Othake)。這些優秀樂人經歷不同的音樂訓練,卻同樣身處東亞海島文化,也同樣在國際舞台上備受肯定。也因此這次的跨界合作,除將帶來高度的音樂多樣性,也將展現前所未有的國際級演出水準,以及融合東亞海島音樂文化特色。
曲目:
1. 種樹
2. 捱介卡肖
3. 蒔禾歌
4. 阿姆,捱等來跳舞
5. 撖捱等介土地糴米
6. 有機
7. 目苦看田
8. 邏田
9. 後生,打幫
10. 分美濃介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