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輯由林強與義大利視覺藝術家 Luca Bonaccorsi 聯合製作,發行單位為財團法人開放文化基金會,黑膠製作管理由造次音樂總監林查拉負責。希望在您的支持與協助下,將這張兼具創意與深度的專輯呈現給更多樂迷。
本專輯以創用 CC 授權(CC BY 4.0)釋出,鼓勵聽眾不僅欣賞,更可進行 remix 等再創作,賦予音樂更多可能性,體現創用 CC(Creative Commons)與開放文化基金會(OCF)所推動的開放與創新精神。
林強《時間浸漬 Bioerosion》專輯介紹 / 造次音樂總監 林查拉 撰稿
林強介紹
林強,1990 年以專輯《向前走》同名歌曲紅遍大街小巷,1994 年發行《娛樂世界》成為台語電氣搖滾先驅。千禧年後,林強專注於當代電子音樂的創作。2001 年受到導演侯孝賢青睞,將其創作用於《千禧曼波》之中,開創台灣影史首見電子音樂作為電影配樂之先河。過去二十年間,林強的創作深受兩台、港、中乃至於亞洲各國導演的推崇,陸續與賈樟柯、姚宏易、畢贛、趙德胤等導演維持長期合作關係,創作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作品
林強:始終為新時代發聲
1. 1990 年以專輯《向前走》同名歌曲唱出「北漂族」心聲,紅遍大街小巷。
2. 1994 年《娛樂世界》成為台語電氣搖滾先驅。
3. 2000 後,林強專注於當代電子音樂的創作。
4. 2001 年受到導演侯孝賢青睞,將其創作用於《千禧曼波》之中,開創台灣影史首見電子音樂作為電影配樂之先河。
5. 2005 年,發表《驚蟄》,以電子音畫描繪他在中年情境下所見之台灣風情。
6. 2024 年,睽違 19年,以「開源精神」概念在台發行全新專輯《時間浸漬 Bioerosion》。
《時間浸漬 Bioerosion》林強的當代思索
如果《驚蟄》是林強步入中年之後,以電子音樂元素描繪他眼中的新舊時代台灣的風情畫,《時間浸漬 Bioerosion》則用電子音樂對當代數位互動情境作深度思考的反芻,表達出他對網路自由與知識共享的最新看法。
《時間浸漬 Bioerosion》台灣極限主義電氣專輯里程碑
不同於《驚蟄》,《時間浸漬 Bioerosion》為純粹的電氣音樂專輯,以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極簡主義(Minimalism)為基底,以聲景、音畫手法,描繪出林強所見、所聞、所感受到的新時代面貌。
《時間浸漬 Bioerosion》:實踐開源精神的概念專輯
什麼是開源?開源即為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原為軟體和程式領域的用詞,意指將軟體的原始程式碼公開,並以自由、開放的精神授權釋出,讓該軟體或服務盡可能被分享、使用、改良、再散佈。把開源精神的應用層面擴張後,就會是「開放、分享、連結」的精神,不管在藝術創作、政府政策、學術研究各個領域,讓人不做白工,能奠基於他人的作品再精進自己的作品,促進知識的流動和進步。
林強於 2008 年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合作推出《Cabaca 卡巴卡》CC 授權概念專輯,這張專輯收錄了他的單曲交心〉,並透過 CC 授權鼓勵聆聽者進行二次創作。
時隔多年,林強更堅信創作自由和知識共享的信念,並將以「開放」與「分享」兩大開源精神的核心理念,讓《時間浸漬 Bioerosion》整張專輯以 CC 授權(CC BY 4.0)的形式,鼓勵公眾不僅只是聆賞,還能進行 re-mix 等再創作,未來將與街聲合作,讓 re-mix 後的曲目,讓更多樂迷聽見。這種開放的態度和創新的精神,正是 CC 組織和 OCF (開放文化基金會)所倡導的核心價值。
《時間浸漬 Bioerosion》曲目 / 專輯長度 40 分鐘:
Side A
1. Plants Breaking Through Concrete / 破裂水泥牆的植物
2. Liquid Metal / 液態金屬
3. Hydraulics / 液壓
4. OH - H + / 水分子
Side B
5. Steam Engine / 蒸氣機
6. Amplitude of Noise / 噪音振幅
7. Underground Water Pipe / 地下管道
8. Human Ruins / 人類廢墟
《時間浸漬 Bioerosion》專輯 WAV + MP4 將於開放文化基金會官網開放下載。
黑膠專輯內附有數位檔下載卡
《時間浸漬 Bioerosion》封面設計暨音像藝術家
Luca Bonaccorsi(盧卡˙博納科爾西)
1994 年出生於義大利,導演、攝影師、數位藝術家、音樂家。作品探討科技新媒體間的人際關係,以及科技對日常生活狀態的影響。近年定居台灣,就讀臺灣藝術大學電